從時間管理談個人成長

*阻碍个人成长和善用时间的三大错误观念是什么? ↓
*反省过去在划地自限,为什么? ↓
*毕业后要忘掉自己念的科系,为什么? ↓
*经验是资产还是负债? ↓

*从过去中寻找未来的方向,是吗? ↓
*忙碌,好吗?对吗?
*越做,事越多? ↓
*人生有先天的意义吗? ↓

*一日三省我身是否太过了? ↓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目的何在? ↓
*长大了,快乐就跑掉了?


PART1:导正观念
第 1 章:前 提 时间可管吗? ↓
第 2 章:观念1 只在换问题? ↓
第 3 章:观念2 先修正心图? ↓
第 4 章:迷思1 过去的反省? ↓
第 5 章:迷思2 现在的忙碌? ↓
第 6 章:迷思3 未来的追求? ↓

PART2:确立未来
第 7 章:原因 时间反溯原理 ↓
第 8 章:做法 实践人生大愿:望 ↓
第 9 章:凭借 潜意识导引法:信 ↓
第10 章:伙伴 千山我不独行:爱 ↓

PART3:把握现在
第11章:节用 避免浪费以保持精力 ↓
第12章:正确 充分投资以提升效能 ↓
第13章:快速 建构系统以提升效率 ↓
第14章:趣味 幽默健康以增进乐趣 ↓
结语:拥抱矛盾的新平衡


第1章 前 提 时间可管吗 ?

时间是一个很奇特的东西,许多人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因而产生了如何管理时间的问题;它可以被解决,但首先我们要相信”为时不晚”,即现在开始学习还来得及。时间管理还有一个大前提:要能自我管理。

追根究底,时间管理的真正目的在”创造快乐的人生”、在”展现自我的意义”,这两者都不容易;为达目的,我们必须做深层的思考,从”学习”着手来研究这个课题。要谈时间管理必须先讨论两个最基本的问题:(1)为什么要谈时间管理? (2)时间真的可以被管理吗?


1-1 为什么要谈时间的管理?

为什么要谈时间的管理?最直接的原因是时间不够用;更深入一点的原因是想要更好地表现自我

依据调查,有99%的人都认为有时间的压力,即时间不够用,而只有1%的人认为时间已经够用了;在有时间压力的人中,约有10%的人认为需要额外再有10%的时间,约40%的人需要再多25%的时间,而另外50%的人则需要再多有50%的额外时间。看来,时间不够用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时间管理的确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

有句话说:人的一生就是自我的展现。大多数的人都有其人生的愿望,想要从人生中得到些什么,或做些什么。自然每个人都必须付出时间,以达成自己的愿望。然而,虽然每个人一生所有的时间长短不同,但却都是有限的,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想要做的事吗?这也就牵涉到时间的管理问题了。

对企业而言,由于它是人的集合体,而企业员工对时间运用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营运的结果,因此,企业也希望其成员均能善用时间,以提升整体的绩效。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也多与时间密切相关,如近来广受企业重视的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Time-Based Competition) 即为一例。可见时间管理的研究,对企业而言也是愈来愈重要的。

本书目的即在协助读者们善用时间,并减低时间所造成的压力。


1-2 时间真的可以被管理吗?

时间是什么?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却又很难回答的问题。不同时刻的时间,给我们的感受也大不相同,例如我们有时候觉得时间极为紧迫,不够用;有时候却又觉得时间太多,不知如何打发,甚至要找方法来杀(kill)时间。蛮奇怪的!

《时间地图》书中提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做的解说:“跟一个漂亮的女孩并坐两小时,你会觉得那只是两分钟;叫你在热炉子上坐个两分钟,你会觉得那是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魏柏博士曾经指出:时间有两大特性:专断无情,却又令人充满期待。它的特性真是难于把握。但是,人生时间的有限,却迫使我们不得不设法把它管理得更好一点。

做得到吗?即时间能被管理吗?读者们慢慢会发现:时间管理这个名词实在用得很不恰当,很容易误导我们的想法,而以为我们可以直接把时间管理得更好。其实,时间是无法直接管理的,因为真正需要被管理的是我们本身。换言之,「时间管理」这门学问的真正内容是「自我管理」(Self Management) 。

试问:我们要掌握的是时间还是我们要处理的事务?很显然是后者。时间就像是一场球赛的计分板,是我们临场球技发挥的自然结果。要想有好的分数,我们要勤于锻炼球技与体力;要想将时间运用得更好,我们就必须把自已管理得更好。因此,时间管理在本质上是自我管理。

我将本书副标题定为《从时间管理谈个人成长》,借以强调:时间的确可以被管理,但其真正的含义是个人成长的管理。


1-3 时间管理的两大前提

要想管好时间,有两个基本的大前提:(1)要能自我管理,否则只是空谈;(2)要深信为时不晚,否则免谈

我们已经说过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一个无法管理自我的人,怎能管好他的时间?这道理是很明显的。

在什么年龄来研究时间管理最好呢?当然是愈早愈好。会不会有嫌太迟了的年龄呢?绝对没有!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最后会活到几岁。既然如此,那么一位六十岁的人,多了解一些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新知识,而更能掌握自己的时间与心情,感觉到生活得更有意义,不是很好吗?

现代人有愈活愈久的趋势。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早就被打破了。天下文化出版社的《新中年主张》对四十岁以后的人生做了极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探讨。四十以上或快到四十岁的读者可阅读此书,抢先一步了解及准备。这和买绩优股票的道理一样,早一步的人会优先享受较大的收益。


1-4 时间管理的真正目的

前面说人的一生就是自我的展现,因而时间管理的目的在成功地展现自我

我喜欢另一个更简单而直接了当的说法:时间管理的目的在让自己活的更快乐

有句话说:哭也一天,笑也一天。既然都是过一天,为什么不笑着、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呢?话虽如此,但是“要快乐,并不容易

举例:美丽的姑娘嫁不掉

如果一位既聪明又美丽的姑娘要出嫁,而她选择物件的条件极为简单,只要对方能让她每天都快乐就可以了。那么,我猜她必定将终身孤独,根本嫁不出去,因为没有人敢娶她!
 没有人能够让自己每天都快乐,那又怎能让另外一个人每天都快乐呢?快乐也是一个让很多人寻寻觅觅的东西啊!

故事:鞋匠得金而失掉快乐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某位富翁很有钱,但每天都不快乐。隔壁住着一对帮别人修理鞋子的夫妻,每天快快乐乐地修鞋,还经常唱着歌。富翁对此现象很恼火,有一天他叫人从鞋匠家的窗外丢了一袋金子进去。果然,歌声停了,鞋子也不修了。夫妻两人为了如何使用这飞来的财富起了争执,并开始争吵。富翁看到这个情况感到很满意,他认为事情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

每次我在讲到这个故事时,听众大都会会心地微笑,当我提到有位听众曾说“丢一袋金子给我,我保证会更快乐”时,听众即轰然大笑。很少有人相信财富多了会使人不快乐?但实际上,财富真的不能保证让我们快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钱在说话》,书中说明了一个人对他的经济状况是否满足,不能用他有多少钱来衡量。同时,书中也说明了“富有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如果钱不能为我们带来快乐,再多的财富也不值一文。奥修在他的著作《金钱与工作》中提出许多特殊而有趣的看法。他认为有钱是很好的,因为钱就是力量,但一直想着钱就不好了。而且,钱要花,有钱而不花也是不好的。对这些看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这本书,了解这位有不少人称为大师(但争议也多)的一些观点。


1-5 时间管理的研习

快乐如此不易获得,那么我们又该由何处着手呢?答案是「学习」。

快乐是一种能力。我们有能力让自己过得很快乐吗?

994年一月我听朱邦复先生演讲时,他提到“无知造成无能”的观念。的确,我们对某事物的无能为力,有相当的部份是来自我们对该事物的不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知道快乐也是要学习的,要由来着手:多读书、多思考、多交快乐的朋友、培养快乐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态度。郭泰先生写了一本研究快乐的书《快乐诀》,内容平顺易读,也很充实,是开始研究快乐的极佳读物。

近年来,有关时间管理的出版品很多,其中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协助我们管好时间。例如,许多研究都建议我们要随时将想到的事情、点子、灵感….等写下来;要找时间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设定长期的目标,做好预先的规划;当事情太多时要先区分它们的轻重缓急,排出先后顺序,而尽量先做更重要的事;也有许多书建议我们要记录自己使用时间的习惯,避免时间被任意的打扰和分割,以集中精力并提高效率

这些研究结果看来都不错,也都有人用它来提升了时间的运用。然而,我知道有更多的人还是无法从中获益。正像《时间的艺术》一书中所描述的:人们总是先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做不喜欢的事;先做快的事,再做慢的事;先做简单的事,再做困难的事;先做熟悉的事,再做新奇的事;先做别人指定的事,再做自己选择的事。换言之,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可以预先安排计画,但实际上,却总是不能照计画执行。当我们处理事情时,常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不是根据它的重要性。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太偏重于研究时间管理的「做法」,而忽略了更深一层的「原因的探讨」。

我习惯将事物的道理分成三个层次来观察:

做法 (know-how),即着手进行的方法;

内容 (know-what),即其应有的内容;

原因 (know-why),即其正确的因果关系。

举例:日本人大声吃面 举例来说,从小我们受的教导是吃面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否则是不礼貌的。在日本,这个规矩却正好相反,吃面时发出声音是表示面煮得好吃。奇怪吧?发出声音是「做法」,而为什么要出声音就是「原因」的探讨了。

举例:英国人闪灯让先

又如,在台湾开车要转弯时,对方来车闪大灯,是表示他要快速先过的意思,即他不想让你先转过去。在英国,这个意思却刚好相反,打大灯是表示请你先过。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不同,在英国碰到对方要转弯时,闪个大灯并加油门,而对方正在高兴,误以为你要让他先过,结果双方都加速,两车kiss,会气死。可见:做法虽然重要,但了解原因却更为重要

一般人多从学习「内容」和「做法」着手,但以重要性而言,应该先求掌握「原因」。又如,念书有许多种方法,有的讲求细嚼慢咽,而有的则先求综览概要。应该采取那一种念法,要看你在念什么书而定。为什么要念这本书呢?这就是know-why的考虑了。如果是读杂志或武侠小说,快读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但如果你决定了根本不要读这些书时,则任何方法都是不对的。

这也是为什么本书不只谈时间管理,而必须更深入地探讨自我管理的原因。

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