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正确的电脑化观念为何?

答:

1.在电脑化的内涵上,应同时考量公司内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特性和资讯科技之间的关连和互动,不可狭窄的将电脑化视为电脑软体和硬体的引进而已!
2.在电脑化的推动进行时,一定要遵循从上而下将整体营运规划做得完全,其次再由下而上依个别作业或功能着手设计与执行,了解这完整的电脑化内涵和实施的大原则,才算建立了正确的电脑化观念体系。

095.企业为何需要电脑化?

答:

企业基本的竞争条件不外乎「品质要高」、「成本要低」及「交货时间要快」,而能达成此目标的利器,即为使用电脑。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资讯技术以求质变,只有利用资讯技术才能更新企业程序。
要赢,一定要用电脑。
目前企业经营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利润是愈来愈微薄。以往竞争优势渐渐失去,未来企业的竞争要仰赖什么?当然是靠管理水准的提升!
而管理如何提升?唯有选择电脑化,借电脑化的过程大幅提升管理水准,选择了竞争利器-电脑化,您的企业已经赢了一半!

096.何谓资讯引导型的管理系统?

答:

从以往管理发展历史看来,曾经过分别以生产、行销、财务、人力资源等不同重心的发展阶段,在现今资讯发达的社会中,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特别提出合乎现代潮流的资讯导引型管理系统(Information Based Management System),以资讯为经营管理的中心。
此新型管理系统是一种集合多种专长专业人员的组织。平时各自撷取相关资讯,并依照企业的整体目标、经营策略的指导,群策群力,遂行任务。正犹如乐团式的组合,依据乐谱(资讯)而合谐共鸣。

097.何谓世界级制造系统?其效益如何?

答:

世界级制造系统(WCM, 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是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RP II)再加入日本企业所推动的:
1.及时供料(JIT, Just in Time)、
2.全面品质(TQC, Total Quality Control),
等具体作法,创造出崭新的制造管理体系。其具体效益比之原来的MRP II又大得多,包括了:
(1)换线生产成本(Changeover Cost)降低75-80%;
(2)工厂使用的面积减少50%;
(3)库存降低;
(4)原料降低75%、在制品降95%、成品降75%;
(5)原料和零组件成本在头2-4年降低30%,以后每年降5-10%。

098.高阶主管面对电脑化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答:

1.未参与电脑化的整体规划
2.以为电脑化是下阶层或专家的事
3.以为愿意付钱即是支持,不花足够的时间去关切
4.以为自己不懂,所以参加也没用
5.以为电脑化可以独立进行,人员、组织和管理流程不必调整
6.以为电脑化主要在节省人力

099.电脑化之后组织管理特性会有哪些改变?

答:

1.决策更客观。
2.强调事前规划。
3.加强部门间配合,责任分明、绩效明确。
4.组织层级变少(扁平化)。
5.平行式沟通取代上下垂直式。
因此,管理制度须因应这些新趋势而调整,以发挥弹性,提高效率。

100.电脑化投资,其成本效益关系如何?

答:

企业电脑化的目的,主要在建立一个合乎竞争要求的管理资讯系统。如以时间进度来看,初期的投入多,收益相对较少(参见附图),但在一旦将资讯系统建立,效果发挥之后,其成绩就非常可观,企业经营也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对个别企业而言,良好的电脑化规划,慎选合格的资讯厂商合作,则是有效缩短投资期间的关键。

101.何谓首长查询系统(EIS)?其特性及优点为何?在使用上有何限制?

答:

1.首长查询系统(EIS, 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系为协助高阶进行资讯分析之决策支援系统。
2.产品之特性及优点:
(1)可将现有之资讯应用系统资料转入EIS之资料库。
(2)可建立资料层级,以便在EIS中作挖掘(Drill Down)式之查询。
(3)人机介面可配合中文视窗、滑鼠作业,操作容易,且具亲和力。
(4)资料表现可配合彩色萤幕,作出各种图形及表格,使资料容易解读。
(5)查询时可提供:
a.挖掘法:可对有兴趣之资料作更明细之挖掘;
b.掷骰法:可任意组合查询角度,临时变换角度及分析资料项;
c.展示转换法:可任意选择资料表现方式,以各种不同图形或表格表现资料。
(6)利用时间轴之分析角度,尚可作资料之趋势分析。
3.使用上之限制:
(1)只针对现有的资讯应用系统,换句话说,若未建立完整之资讯应用系统,即不可能开发EIS。
(2)需搭配合适之电脑语言及资料库管理系统。

102.何谓制度合理化?制度合理化与电脑化何者优先?

答:

1.在常识上,大家都了解一个电脑化的公司,其管理程序与手动作业的公司不同。同时,大部分的管理者也都体认到,电脑化唯有配合管理变革,才能产生应有的威力。因此,公司电脑化和制度合理化至少应是同时进行的动作。另一方面,我们常可在许多公司实际进行电脑化的经验当中,发现电脑化引进的资讯科技,根本改变了原先经营管理问题的本质。
2.制度乃为协助工作顺利进行之一种规范,是结合人与工作之工具,亦为推动工作与掌握工作结果之方法,当企业规模渐渐扩大时,应妥为设计与应用,然何谓制度合理化?即是以达成营运目标为目的,考虑如何结合工作者、工作内容、用来完成工作之工具(科技)及组织四者之相互关系。所建构出之作业流程及规章,故市面上有许多顾问公司在协助一般企业进行制度规划时,往往忽略了工具之影响力,当工具改变时,工作方法亦随之而改变,故在未决定使用工具前(手动作业或电脑化作业)即进行制度规划是错误之作法。
3.制度合理化之作业流程应为:电脑化管理系统工作系统管理制度工作者。即先透过资讯建立合理的工作系统,再据以调整管理制度才是正确的方法。

103.企业成功的运用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RP)可带来哪些具体效益?

答:

根据美国的实际经验显示,企业若能有效实施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RP 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II),则平均可带来以下的具体效益:
1.库存降低20-50%,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黄金积压与利息支出。
2.因交期缩短(约50%)及延迟交货次数减少(约80%),使客户服务水准提升,而可使年销售额增加5%。
3.提升了生产规划及控制的能力,使间接人员减少12-25%。
4.采购人员因减少跟催与内部协商等工作,而有充裕的时间从事采购本身(如比价等)之工作,可使采购成本降低5%。
5.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RP)另可使运输成本、库存陈废成本、加班成本等支出均降低。
6.因总生产力的提升而使制造成本降低5-20%。

104.我国资讯化的投资情况。

答:

我国企业已配置电脑系统者约60-80%。但偏重于硬体投资,软体极少。但在资讯化的投资,与其他国家相较,却显然相当不足 。

105.企业电脑化的投资结构如何?

答:

依照先进国家的实际经验显示,企业进行电脑化时,除了电脑硬体和电脑软体的购置之外,还要对人员组织的教育训练、管理制度及作业转型进行相对的投资,其金额往往大于前者,达3倍之多,立即电脑硬体和软体的支出,则占全部投资的25%。
此一数字可使我国企业人士深思。毕竟,一个正确的电脑化观念可因此建立,那即是:电脑化≠电脑硬体+软体。

106.传统手动型管理统v.s.资讯导引型管理系统

答:

以下我们将针对资讯处理、组织型态、沟通协调、管理制度、主管人员…等十个面向来进行比较分析:
一、资讯处理
【传统手动型】 正当性低、时效性差,规划作业不易。
【资讯引导型】 以电脑为主,正确性高、时效性佳,利于规划作业及平时各单位间作业的协调配合,故管理效益较高。
二、组织型态
【传统手动型】 以职能式组织为主,辅之矩阵式或事业部制型态。专业幕僚因组织成长而增加内部工作系统亦趋复杂化。
【资讯引导型】 资讯式组织型态较传统组织为扁平,管理层级减少。专业幕僚人员因资讯程度提升而减少,内部工作系统随之定型化。
三、沟通协调
【传统手动型】 依组织架构进行垂直式(上及下)的沟通为主。
【资讯引导型】 依管理情报系统进行网状沟通,资讯可直接自承办人处取得,毋须透过主管。
四、管理制度
【传统手动型】 为因应手动作业,故以表单设计、事务流程及各对应的作业规定为主,且多为定性的规则;受人员异动影响颇大。
【资讯引导型】 制度面强调资料之正确性/及时性,较不受人员异动影响。
五、主管人员
【传统手动型】 资讯欠缺常导致组织目标不清晰,管理者不易培育。
【资讯引导型】 强调分析性与观念化之能力,只需具有专业资讯化能力,即可进行。
六、管理风格【传统手动型】 易倾向专断独裁或形成人情式的管理风格。领导主要靠权力,而较少靠专业能力。
【资讯引导型】参与式管理,管理风格较具弹性,领导需靠专业能力。
七、控制幅度
【传统手动型】 不能过大,管理性工作之制幅度以5-7人为限。
【资讯引导型】 无传统限制,依彼得杜拉克先生的说法,已转变为「沟通幅度的概念」。
八、决策方法
【传统手动型】 主要靠作业程序,以惯例、经验法则或决策者本身的推想、判断力做决策,定型化决策较少,多为启发式的决策品质受各阶层影响极大。
【资讯引导型】 定型化决策由电脑化作业资讯系统支援,受人员主观偏见影响的程度较低。启发式决策由决策资讯系统来协助,较易有系统地累积组织学习的经验。
九、授权作业
【传统手动型】 依主管对部属的信任程度决定授权范围,缺乏计画的授权工具。部属绩效只能靠报告系统、管理制度查核、预算执行等方式加以评估。
【资讯引导型】 依部属的工作目标进行授权,拥有可计量的授权工具,部属绩效可由管理原则充分授权,毋须事必躬亲。
十、企业发展
【传统手动型】 在经历初创、发展、成长、成熟等各发展阶段时,因受限于人员成长、制度建立及各项管理技术之导入,所需时间较长,发展中所耗用之试误成长亦极高。
【资讯引导型】 再经历初创、发展、成长、成熟等各发展阶段,用电脑化作业系统之高稳定度与制度化特性,人员较易系统地培育发展,所需时间大幅度缩短,试误成本亦因而大幅度降低。

107.企业电脑化前后管理系统之异同。

答:

项目电脑化前电脑化后
1.企业目标僵固、定期修正权衡、职放
2.管理文化控制规划
3.组织型态宽度与层级加大、加深扁平式
4.管理制度书面化流程、人治资料、事件导向
5.资讯享用高阶或少数人专有全员共有、透明化
6.决策者主管、少数人主办者、群体
7.决策方式由上而下、高阶为主协调产生
8.决策模式大部主观、随意的趋于定型化
9.决策思考部门、职能的整体、全面的
10.沟通方式上下来回、金字塔式网状、跨部
11.管理风格专断、独裁参与式管理
12.管 理 者年资、企业历史专业能力,用观念
13.控制幅度5-7人为宜依沟通幅度之限制
14.授权程度主观 、无一致工具例外原则、目标导向
15.上下关系加强控制(命令网)分享责任(协调代表)
16.资讯传达被加工、掩饰原味
17.会计角色独立,报税等用管理资讯之部分
18.控制中心产量、金额时间、决策品质
19.成本基础直接成本为主直、间接成本并重
20.存货地位资产沉入成本(负债)

108.人工作业与全面整合电脑化作业之差异。

答:

如以交通工具作为范例,可举搭乘直升机和汽车来比拟全面整合电脑化以及人工作业之差异,相关比较分析如下表所示:

项目直升机(全面整合电脑化)汽车(人工作业)
行  程明确、直接随时改变
运动方式事前规划弹性修正
效  果快速、不受路规限制
完全是层级的跃升
经常受限路况、延误
塞车是常事
系统维护非常重要、强调预防故障可停放路边

如果企业在导入电脑化时,观念与作法不正确,则有可能只是以旧车换新车(两者仍是在道路上行进,本质没有改变),而达不到身空飞行的效果。

109.建立行业别应用软体所搭配之电脑硬体环境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1.使用應用軟體之特性且對於執行速度之要求。
2.資料之多寡,應如何規劃硬碟之容量及備費資料之設備。
3.電腦化部門是否均在同一地區及其連線方式,並考慮其資料傳輸即時性之要求。
4.安全保密性之要求程度為何?例:應採購終端機或PC?如何避免中毒事件之發生?
5.特殊環境對硬體設備之需求,例:空氣中含酸量、含塵量太高時,應設特殊規格之電腦,以防損壞。與某些機器設備連線時,應考慮連線設備之規格…等。
6.人員特殊需求之硬體設備,例:顯示器、滑鼠、條碼等設備。
7.未來軟體之硬體發展方向。
8.與其他自動化裝備方面連線及規劃方式。
9.投資效益之評估,例:針對需求與投資預算進行比較、成本效益評估。

110.资讯公司与管理顾问公司之异同。

答:

资讯公司非管理顾问公司,两者之「业务(产品/服务)」、「优点/专长」以及「限制条件」皆有所不同,如下分述之:

项目资讯公司管理顾问公司
业   务提供硬体、订制应用软体或套装软体及对其软体产品提供有限的教育训练与服务为客户提供「管理」方面之教育训练课程、教学录影(音)带、相关管理顾问服务;而为电脑化提供顾问服务的情况也日趋普遍
优点/专长针对软硬体相关开发工具、程式技巧等偏向电脑技术性之项目针对手动作业下之工作实务及原理较为擅长,并对人际关系之沟通协调、化解问题较有经验
限制条件较少深入参与客户之实际运作,亦很少针对客户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的调适提供实际的顾问服务;故电脑化过程中所需的「变革管理」课题,很难由资讯公司来提供本身没有充分运用电脑化资讯系统以进行管理工作的经验,更很少深入地参与大型整合性应用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工作经验;故仅就手动经验去对资讯系统的建立做「想当然」式的顾问,易落入纸上谈兵的陷阱

111.企业应如何考虑及因应程式之维护问题?

答:

针对企业/企业应用程式之维护问题,分析如下:
1.由谁负责程式维护:公司内部作业之变化大,则对于维护之需求量大。如此,应考虑是否自行承担全部或局部之程式维护工作,并分析成本效益。
2.若欲自行维护程式则应考虑:
(1)系统维护之管理方式:是否能有系统地记录维护之内容、是否有一制式规格,以利工作之交接,不致造成断层现象。
(2)人才之培训、异动及升迁管道。
(3)技术移转:软体公司是否有技术移转的能力及方法,否则即使企业能解决上述(1)与(2)之问题,亦是白搭。
3.将维护程式工作交由软体工作之客户应考虑下列因素:
(1)软体公司之可靠度:是否具长久经营之潜力。
(2)程式制作是否标准化: 标准化不但可提高生产力,亦可使人员流动之影响力降至最低。
(3)程式之开发及维护是否有完整之纪录保存。
(4)是否有完整之软体相关文件,包括使用、导入及技术手册。
(5)是否明订维护之收费基准。
(6)服务品质及解决问题之绩效。

112.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体应提供哪些支援服务?

答:

这些支援服务可分为教育训练、版本更新、一般支援、导航顾问、修改程式等五类,然这些服务并非全然免费,而是本着「共存共荣、平等互惠」的原则来执行。

类别项目
教育训练(1)产品操作训练课程。
(2)工作原理训练课程。
(3)技术说明训练课程。
(4)其他电脑化辅助训练课程。
(5)新产品/版本说明课程。
版本更新(1)新版本寄送。
(2)协助客户安装或进行资料转换。
一般支援(1)传真服务。
(2)电话热线。
(3)远端诊断。
(4)现场协助。
导航顾问(1)管理导航。
(2)高阶咨询。
程式修改(1)修改需求分析(或系统分析)。
(2)程式修改。

113.试说明企业需与合作之资讯公司建立哪些共识?

答:

企业需与合作资讯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事业伙伴」、「重视『人性』因素」、「高阶支持电脑化」、「重视导入的成本效益」、「建立双赢的共识」以及「建立服务有价的概念」等6大共识,详述如下。
1.长期合作的事业伙伴:
(1)因管理资讯化产品,不像一般之机器或工具性软体,其复杂度较高,且有应用技术的问题,故供应商须具足够的支援能力,始得令用户于售后服务上获得保障。
(2)借电脑化来提升公司之管理水准,并非一蹴可及,而是需长期培养。
(3)失败的代价和成功的代价一样高。花同样的代价,若失败了,整个全浪费了。相反地​​,若成功了,则可发挥莫大效益,故用户必需珍惜,并要有成功的决心。
(4)双方长期合作成本最低:对资讯公司而言,若有新的产品推出,版本的更新或其他支援服务,原客户即是最佳的基本会员,可节省寻找客户的时间。对用户而言,可就近找到熟悉该公司状况之支援或解决方案,节省试误成本。故双方长期合作是最有利的局面。
2.重视「人性」因素:
电脑系统毕竟是人在使用,唯有人能好好利用它,才能真正发挥电脑化的效益。
3.高阶支持电脑化:
在电脑化的过程中,势必有跨部门之协调或仲裁的事情发生,若高阶不支持或不关心,则电脑化专案势必困难重重、无法展开。
4.重视导入的成本效益:
以电脑化成本及效益的分配来说,百分之七十五的效益来自成功导入所发挥的效果。而已成本分配来看,电脑硬体和软体只占一半的成本。故导入成本是绝对不能省的。
5.建立双胜的共识:
一方面用户缺乏电脑化的推动人员并缺乏此方面导入之经验,另一方面资讯公司则在此方面有经验丰富之人员;若能彼此合作,对用户将可缩短学习时间、降低试误成本,而资讯公司则能人尽其才,可谓双胜之局面。
6.建立服务有价的概念:
因为资讯公司最主要的成本,即是「人事费用」,若服务收不到费用,资讯公司将会亏损,连带影响服务意愿及品质,故唯有在合理的利润下,用户才能真正获得资讯公司充分的支援,否则省了导入成本,却一直在试误中支出更高的学习代价,还不自知!

114.委外开发软体应如何订定买卖合约?

答:

1.界定需求,含系统分析及系统规格作业流程。
2.各作业流程中双方纪录之留存方式,以作为日后作业之依据。
3.测试流程之拟订。
4.交货方式及时间之定义。
5.系统规格确认后,提出修改规格之处理方式。
6.维护期间及服务项目之定义。
7.原始程式之交付方式及范围。
8.技术移转之服务范围及方式。
9.系统相关文件之制作范围及内容。
10.使用系统教育训练之时数及方式。
11.著作权之规定。
12.请款方式及付款条件等规定。

115.应用软体发生不能适用之原因为何?如何解决?

答:

企业导入电脑化,发生软体不适用的可能原因如下:
1.知识问题:此因使用者对软体系统之知识有所欠缺所致,尤其是以手动作业的逻辑来衡量电脑化系统时,常发生此现象。
√ 解决方式:即是教育训练。
2.系统问题:这并非程式的错误,而是原始设计的观点和架构,不合于应用需求。
√ 解决方式:经内部讨论与评估,进而决定调适或修改方向。
3.管理问题:电脑化作业必然与手动作业不同,原有制度与流程将因电脑化而改变。
√ 解决方式:透过高阶人员介入与协调。
4.程式问题:专指程式错误,即程式执行与原来设计相左。
√ 解决方式:应委请软体公司修正。

116.现在立即进行电脑化是否适宜?

答:

以电脑产业进化的状况看来:

  • 电脑硬体够快且价格低廉。
  • 电脑网路技术成熟且电脑软体完整适用。
  • 电脑化经验累积足够。

任何企业,要能存续运作,只有一条路:立刻使用电脑来改善管理。现在开始,下定决心进行,并指派专人负责规划及执行,则必定达到成功。

117.中小企业为何应立即着手全面电脑化?

答:

1.从效益的观点来看,唯有全面电脑化才能创造最高的生产力和全面提升的经营管理效益。
2.从竞争取胜的观点来看,中小企业的资源短缺、人才不足是先天限制。如果没有利用资讯创造竞争优势,根本很难以立足和成长;反过来说,如果一开始及全面电脑化,则无异奠立了必胜基础。
3.从实际导入的行动来看,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显得人少、作业量少,因此阻抗少、困难少、改变少,可以快速地进行电脑化的变革,而不必像大型企业需大费周章、逐次进行。
4.从成本支出来看,由于硬体愈见愈低廉,软体愈见成熟,从而「营业—> 生产—> 供应—> 财务」全面性整合的套装软体已在市场上出现,所以全面电脑化是可以简单计算的投资。

118.如何和软体公司共存共荣?

答:

1.了解软体公司的实力,从成功个案、人员配置及成立年数,都可观察出虚实。好的软体公司,必然也是配置质量皆优之管顧问的公司。否则,也只是一个会写程式的公司而已!
2.尊重和利用软体公司的专业与经验。若把公司的电脑化视为提升体质的「革命」,则软体公司是从外界参与这场「革命」的专业性助力。但重视之余,主动权仍应操之在己!
3.合理付费。不劳而获或随意杀价,绝对无法达到「革命」成功的目标,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119.如将电脑化视为完成企业转型、管理变革的手段或步骤之一,则理想的顺序为何?哪种顺序亦发生阻力?

答:

根据策略管理专家的说法,高阶主管应设法了解并掌握企业变革的过程及性质,并尽力降低期间的成本和痛苦。
而企业转型及变革的自然顺序,应该如下:
「观念 —> 技术 —> 资讯系统 —> 组织结构 —> 管理制度」
至于一般企业在电脑化时,所犯的错误,则是采用了一个容易造成组织和人员抵抗的顺序如下:
「管理制度技能资讯系统组织结构观念」

120.企业电脑化过程中,应用系统发生错误的原因和除错成本为何?

答:

根据实证研究指出,企业之应用系统产生错误,在需求定义不清的可能性最大(占56%),其除错成本最高(占总除错成本之82%),详情如下:

121.ISO9000的认证和电脑化有何关联?

答:

如果电脑化的层次是在管理控制、策略规划层次,则ISO9000的认证和电脑化二者就是一体的两面,因二者都是再重建企业的管理程序,二者相辅相成,只是ISO9000的认证较偏重于品保,而品保是绝对需要优良的管理体系来搭配。电脑化对ISO9000的贡献在于提供生产、物管、财务、人事等职能的支持,并可以借文件电脑化的功能,随时立即查阅、遵循。

122.MRP系统的应用成效通常不好,为什么?

答:

MRP整合应用软体的导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引进MRP系统和进行ISO9000的认证一样,需要进行管理程序的再生(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而不能以现有的管理观念、作法。因为多数企业在使用MRP系统时,并未由高阶主管主导,为投入大量管理干部,未全新改进管理制度、作业流程,更为进行大量教育、训练,也未寻求MRP专家协助,所以大部分MRP系统的使用成就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