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电脑化为何要设定不同的阶段?

答:

「按部就班」是电脑化分阶段的最好诠释,因为

  1. 系统本来就有前置性:例如,要做好物料需求规划(MRP) 前就必须先做好库存、原材料结构表(BOM)、采购、制令、订单等系统,而且资料的正确性是需要时间的累积才会达到一定的程度。
  2. 资源有限:电脑化往往会暂时性的增加工作负荷,因此,阶段进行较顺利可行。
  3. 目标可以明确设定,有助于实际导入的推动及效果的落实。

033.推动电脑化最佳策略是什么?

答:

电脑化问题不在于:
谁适合电脑化与否,而在于该采取什么电脑化策略。可区分为下列二种:

  1. 以电脑化为技术性工具
  2. 以电脑化为策略性工具

二者必选其一,一旦选定,作法完全不同。只要适合企业的需要,以上任一策略都是合宜的。选定之后全公司行动一致,便可达到一定的成效。

034.管理合理化与电脑化何者为优先?

答:

以往大部份是管理合理化后再电脑化,现在因为资讯技术及电脑管理经验较多,电脑化成本降低了许多,应同时进行管理改善及电脑化,不应分两次进行,尤其是中小企业,人力有限,不易先进行管理合理化,再进行电脑化。
一边改变管理作法,一边立即使用电脑来实施新制度,反而是成本降低的方法,如果能找到好的套装软体,则借着软体的管理制度去做,尤是最佳做法。

035.企业至少应具备那些条件,才能进行电脑化?

答:

  1. 基本上,利用资讯科技已是企业求生存发展的必须手段。所以电脑化的进行是应该在「一息尚存」的时候,就拟好计画,循序渐进的基本建设!
  2. 但在另一方面,企业电脑化的内容和层次各不一样,因此有顺序和做法上的差别。
  3. 因此,企业经营比较实际的一个问题应该是:
    • 企业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电脑化才最有利?
    • 企业为逐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则长短期的电脑化目标各自为何?
  4. 就当前的情况看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条件进行某种程度的电脑化。

036.电脑化对企业的管理者带来那些冲击?

答:

  1. 企业电脑化将改变原来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方式
  2. 组织结构的调整,将导致中阶主管比率降低
  3. 管理者将对企业的贡献价值,将视其是否有效利用资讯系统而定。

037.企业电脑化可有快速道路?

答:

对中小企业而言,电脑化成功的「快速道路」为:

  1. 事前妥善的「整体规划」
    管理资讯系统之应用范畴广大,需先配合系统之应用层次,考虑公司作业瓶颈,拟定上线顺序,逐步做好「交易管理」 及「职能整合」 等系统,最后再上大排程(MPS)、物料需求规划(MRP) 等「自动规划」 系统,才不致因为公司资源有限,造成电脑化漫无重点,导致成效不彰。
  2. 使用适当的 「套装软体」
    不管「开发时间」、「系统整合」、「购置成本」、「软体品质」等因素上,「套装软体」皆较「委外专案设计」或「内部自力开发」稳当及可靠。
  3. 运用正确的「导航方式」
    运用管理导航,为电脑化未雨绸缪,事先预作准备,充份作好人员之教育训练,将可加速电脑化之推动。

038.中小企业可多快完成电脑化?

答:

电脑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人员对新观念的接受程度。如果主管人员已形成共识,教育训练充分,全体员工愿意求新求变,则全公司电脑化所需之时间,包括完成管理制度调适,应可在一年半之内完成,如果只要求作业性的电脑化,则适当的套装软体,加上专业顾问的辅导,不出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可显示电脑的成效。

039.企业电脑化,高阶管理人员应扮演何种角色?

答:

高阶主管在电脑化的过程中,扮演多种关键性的角色:

  1. 电脑化行动的启动者
  2. 电脑化方案的主要策动者
  3. 导入时的推动者
  4. 争议时的协调仲裁者
  5. 执行进度与成效的考核者
  6. 更新方案的提议者。

040.企业是否应对电脑化之导入成立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何故?

答:

  1. 不需成立专门部门,但需成立导引委员会 (Steering Committee) 和专案小组(Project team) 而除了企业规模较小者外 (低于百人),专案经理 (Project leader) 最好是专职人员负责。
  2. 因为电脑化与公司各个部门皆有关,且事务流程经常需跨部门,故电脑化无法由专门部门来负责,而需各部门来配合推动。
  3. 成立导引委员会之目的在定义电脑化各阶段范围及目的;并选定导引委员会主席(一般为高阶),为电脑化方案负总责。主席直接领导专案经理,并有权指定各相关部门主管为委员,在部门间有争执时,主席亦可适当仲裁之。
  4. 专案小组则由专案经理领导资讯人员及该小组,主要负责规划电脑化行动计划,呈导引委员会核准后展开实施工作,并负责专案进行中的报告及控制事宜。故「导引委员会」掌握「方向」,专案小组提供「动力」,二者相辅相成,才能顺利推动电脑化的进行。

041.企业内部电脑技术人员,一再保证可以依各部门需要而设计全新软体,是否真实可行?

答:

依各部门现况而设计软体,应该不难,最大困难是未来如何长期维护这些程式。一旦有人员异动,或设计人员的经验能力有一定程度上限制,将来势必很难由其他人接手维护,届时因修改不易或无法增加新功能,而导致被迫放弃全部软体,成本反而比购用套装软体为高。
依以往经验,很少技术人员具有开发全套完整功能的能力,常导致软体功能不足,更糟的是软体架构不好,无法增加,愈到后期,维护愈困难。
即使技术人员永不离开,自行开发软体也只是现况照相,软体系统并不能协助改进管理,提升管理水准,准备未来竞争需要。

042.企业电脑化的成败应由谁来负责?

答:

如果说企业电脑化应是一个由企业本身所主导的经营管理变革,则电脑化成败的责任,高阶要比低阶为重,且公司本身要比外面的资讯公司为重。此外电脑部门和使用单位都一样的无法负全部的成败责任。

043.如何利用外界专家推动企业电脑化?

答:

1.了解外界电脑专家的能力,专家很多种,但领域各不相同。因此,应要慎选专家,方能对症下药。
2.利用外界电脑专家的教育功能和推动助力,使企业内部快速形成共识,化解阻力,并架设合宜的电脑化环境。
3.设定外界电脑专家的界限;电脑化方案,电脑硬体及电脑软体的选择比较,都是电脑化手段的评比,若要达到管理变革的目标,还得内部配合的措施落实。这一部份,并非电脑专家可以协助。

044.企业整体电脑化专案负责人应具备那些条件?

答:

1.能专职而非兼职
除了企业规模较小,人数较少之企业外,电脑化专案负责人须能专职,才不致因忙于处理业务,而延误整个专案进度。
2.熟悉公司运作人员
不宜由外部临时请专家担任,虽然内部人员可能对企业整合系统较无概念,还是比外部人员合适。
3.具有线上实务背景
曾参与公司研发、业务、制造、采购、生管或物管事务,才能深刻了解管理之重点。
4.为公司之重要管理干部
担任公司之重要管理干部,表示他具有相当的执行份量,并可代表公司的全力投入。
5.为公司资深人员
资深人员才能深切体认作业瓶颈及掌握线上之问题点,并容易使相关人员信赖,这些皆有助于电脑化之推动。
6.具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协调及解问题能力电脑化之进行,许多推动工作,皆与人有关,若具良好人际关系,沟通协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可降低人员之争议,加速电脑化之推动。

045.试说明为何以硬体或软体公司来负责电脑化,失败的比率很高?

答:

  1. 硬体公司多以硬体为营运重点,多半采取以合作关系的软体公司来代为提供软体设计的服务;而不是只将国外套装软体中文化后,即推荐给客户使用。因此较难符合国内之法令规章及管理习性,更不能提供客户必要的软体修改及维护的支援;在使用适合度上即有先天的限制。加上硬体公司,很少以提供导入为其主要业务,难深入参与用户实施服务,以致成效不彰。
  2. 软体公司多半对其所有之软体产品提供有限的教育训练服务,很少参与客户实际的运作,也很少对客户组织与管理制度的调适,提供实际的顾问或咨询服务。虽然软体公司能随经验的累积或参考国外应用软体的技巧,而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给客户参考,但基本上还是不脱[手动式作业系统]的转换,虽然在导入初期大都还顺利,也能产生[制度化]的效益,但却无法真正发挥资讯电脑化的最大效益。符合管理革新效益的应用系统,一定会修正原有手动作业所能操作的工作流程、管理控制点的设定、以及各项因应配合制度。这即是电脑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革管理的课题,不是软体公司能提供的。
  3. 此二类公司多著重于技术层面,忽略了实施的人性领域。且无法像专业之管理顾问公司明了实施电脑化的可能陷阱。

以上即是单独由软体或硬体公司来负责电脑化,其失败率高的原因。

046.企业购买套装软体时,仅购得该软体之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吗?

答:

根据著作权法之规定,软体之所有权属创作人。故一般企业仅购得套装软体之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且一般在软体采购合约中,对使用权亦规范得相当详细,通常会提及客户针对此套装软体之使用限制,包括机种及机型,使用人数及不得转让等。购买者不是以转售为目的,拥有使用权即足够,不须再顾及是否拥有所有权。

047.企业完全没有电脑经验,在初期应如何导入电脑化

答:

1.在 [知]上下工夫,阅读相关刊物、参加研讨会、观摩同业是务实的做法,务必在行动之前,先了解所谓[电脑化]的全盘状况。
2.拟妥合于本企业的电脑化策略,局部试行与全面投入都可采行,并获得实效。
3.下定决心,一旦投入进行,就要达到目的。

048.公司缺乏电脑专业人才,如何推动电脑化?

答:

中小企业常以缺乏电脑专才为理由,延迟了企业电脑化的时机和进度。其实,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则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因为:
1.电脑化的硬体、软体技术问题,可交由供应公司负责支援,在目前产品成熟的情况下,企业无需自备技术专才。
2.电脑系统操作问题,可由现职人员训练即可。
3.所有相关的其他组织、管理人员和工作的调适,可由内部管理阶层主导,而外界专家只要提供顾问支援即可 。

049.电脑化时应全面进行或先上子系统部份?

答:

1.在电脑化进入执行时,电脑化可能不一次全上,而是分成几阶段依序进行。
但在规划时,不应只看短期而不着眼将来需要,也不能因为只顾部份子系统之周全,吹毛求疵。
前者会在将来的整合上遇到问题,后者会使进度卡住而前进不得。
2.对中小企业而言,应以[整合]为策略考量重点,以求管理效益之发挥为电脑化的指导原则。因此,应在[整合]的情况下先求上线,事后再局部增强,此为最佳做法。

050.个别部门电脑化与全公司电脑化之关系为何?

答:

因为预算、时间、人力、甚或经验等多方面可能限制,企业可能选择某特定功能部门或作业先行导入电脑化。很显然的,部门电脑化一方面扮演了试探,因此,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看来,部门电脑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绝对不可因范围较窄而随意轻忽。如果[试探]不成功,则全公司电脑化必然延误,甚至完全停摆。
如果[奠基]不良,初期规划即没有考虑周详,则完全没有扩充成长的可能,导致无可胜数的浪费。

051.电脑化之规划工作应由使用单位、顾问公司或软体公司来进行?

答:

1.公司应以任务编组方式来进行,其成员包括高阶主管,相关单位主管及技术人员等,因为公司的状况自己最了解,若能协同合作,至少已成功一半。
2.应由高阶主管负责主导,因为可有效进行沟通协调,而且能适时决策,不致延误进度。
3.可委请外界专家顾问做技术方面的协助,但切勿本末倒置而完全交托。

052.强调电脑化效果,是否应使用名牌电脑及著名电脑公司?

答:

1.以往多数人不知实情,以为买了名牌电脑硬体,电脑化即可成功,而轻忽了软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型电脑公司之行销广告优势,确实也使多数人对知名度较小的硬体、软体公司,缺乏认识。
2.目前各厂牌硬体之间,差异渐小且彼此间之相容性很高,没有坚持名牌电脑的理由,只要价廉物美,服务周到,各厂牌电脑都可考虑。反倒是应在软体的选用上多费心思,较可能确保成功。

053.企业成立独立的资讯部门有何优点?

答:

1.电脑化的规划与执行有专责部门,电脑化速度加快
2.资讯系统安全管制较严格
3.资讯系统的供需互动较迅速确实
4.资讯系统的使用成效较佳
5.使用资讯系统的满意度提高

054.电脑化软体开发有那些不同的选择方案?

答:

1.自行开发
2.外包、委外进行
3.套装软体
4.利用套装软体加以修改
5.部份外包,部份自行开发,或先外包部份,再自行开发
6.完全委托外界公司做资讯处理服务

055.公司是否应派员学习程式设计技术?

答:

1.以企业的规模来说,愈是大型的企业,愈有能力配置程式设计人员,也才有讨论此问题的可能。
2.中小企业比较务实的做法,则无需顾及程式之设计,而以软体的管理功能面为考虑重点。顶多在需要时,咨询相关的专家或委请软体公司进行即可。

056.中小企业电脑化应否使用套装软体?

答:

1.中小企业无疑的应以使用套装软体为电脑化的最佳方案,详述如下:
2.从成本和时间的考虑:如果套装软体只要能适合65-70%管理需求,即应优先购用该套装软体。如果必要,还可以多花一些钱要求原开发者修改以符合要求。
3.从应用系统来考虑:
a.标准化的系统,如:总帐会计系统、应收、应付票据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人事考勤系统等。
b.特有专属系统,如:BOM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委外加工系统、成本会计系统等。
其中,a类大可放心引进套装软体,成功的机会很高。至于b类,可考虑引进相近的套装软体来修改。

057.企业引进套装软体的正当时机为何?

答:

对中小企业来说,选用大致合适(70%适合度以上)的套装软体,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决策。此外,就配置软体开发能力的中大型企业而言,下列状况也是使用套装软体的时机:
1.购置比开发便宜,快速
2.本企业缺乏此专业或经验
3.非关行业机密,功能单纯固定者

058.套装软体的可能缺点有那些?

答:

1.功能适用性考虑。该软体是否满足行业特性及主要管理功能之需求?
2.系统整合性考虑。系统[广度]是否可涵营销/生产/财务/人事等各职能群之范围?系统[度]是否可涵盖高阶之规划面?例如销售预测系统、产销排程系统。
3.本土化考虑。系统是否能满足本地之法规及管理方式?例如发票税额计算方式/票据处理方式/预收款处理方式/付款条件/实际成本结帐方式/兑换损益处理方式等,是否有处理?是否可满足本地之交易法规及交易习惯?
一般而言,国外套装软体在此方面与国内环境有差距,故使用者除非是外商在台分公司,否则使用上仍将受相当之限制。
4.厂商信誉及支援能力考虑。该厂商在行业界之信誉是否良好?该软体为代理产品或为自行开发产品?该软体为代理产品或为自行开发产品?若有程式修改需求时,该厂商可否支援?该厂商是否有辅导中大型企业电脑化之经验?客户数之考虑。客户愈多,表示该软体品质已达某种程度之稳定性,而非不成熟的产品。

059.企业于购置套装软体时,有试用模拟之必要性吗?套装软体之试用服务,企业是否需付费?理由何在?

答:

套装软体的适用性,是决定套装软体使用是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购买套装软体前,应非常仔细的研究其功能,并且加以试用,除了请供应厂商提供免费产别展示外,最好对于较适合之预定购置的产品另行付费进行[试用模拟],以真正验证该产品是否有严重的功能上缺陷,以避免将来实际应用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060.企业导入过程中,最需电脑化专家的辅导工作项目为何?

答:

根据著作权法之规定,软体之所有权属创作人。故一般企业仅购得套装软体之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且一般在软体采购合约中,对使用权亦规范得相当详细,通常会提及客户针对此套装软体之使用限制,包括机种及机型,使用人数及不得转让等。购买者不是以转售为目的,拥有使用权即足够,不须再顾及是否拥有所有权。

若将企业电脑化的实际推动工作,分为下列十项:
1.管理导向 2.专案管理 3.原理解说 4.现况分析 5.操作练习 6.管理导航 7.转换分析 8.实施规划 9.执行与控制 10.维护与增强
则其中的六、七、八项工作,最需富有实际经验的电脑化专家提供实地指导,其详细内容如下:
管理导航
工作内容:
a.以实际代表性资料,模拟电脑化过程之各种作业,找出导入时所有应执行之工作。
b.发掘电脑化过程中,所有可能面临之问题。
c.借议题管理记录相关议题,区分问题之本质为知识性议题、管理性议题、专案性议题、程式性议题或为设计性议题,讨论其因应之道,提早发现及解决电脑化可能面临之各种不确定因素。
√转换分析
工作内容:
a.了解电脑化实施之各项先行作业。
b.建立电脑化之工作规则及程序。
c.确认各组织之职效。
√实施规划
工作内容:
a.确定系统实施之各项工作和执行方式。
b.确定人力支援及各负责单位。
c.拟定正式实施导入之细部排程。

061.企业在购置套装软体时,有购置原始程式之必要吗?

答:

购置原始程式之必要性,可依下列几个方向考量:
1.企业内部是否已有或准备聘用程式设计人员。
2.一套完整的制造业管理系统至少须投入上百个人力,制作出上千支程式,一个什么样资历的程式人员,须花费多少时间才可了解此套程式?
3.此程式人员是否能有系统的将程式增修内容作成完整的文件记录。
4.于修改或新增程式的同时,是否能够考量到使用者提出之需求是否合理?对工作或其他部门可能之影响?对系统整合性之照顾等问题。
5.由于程式人员之工作内容特殊,为降低人员之流动率,公司是否考量到该类工作人员之升迁管道,发展方向….等问题。
6.此乃一投资效益分析,即将此工作交给软体公司负责每年所支付之费用,是否此公司自行投入几位程式修改人员来得划算,效益是否较高。
另一方面,企业购置原始程式之考量不在做程式之增修,而是怕将来合作的软体公司停业时,会发生软体系统无法持续运作的危机。

062.企业可否自行修改或维护电脑软体?

答:

1.只有选购自外界的电脑应用软体,才有可能面临这个问题。
2.最好在选用之时,仔细比较评估,找到适用度高的应用软体,以降低未来修改或维护的可能性。
3.考虑修改的成本效益,以决定是否有修改或维护的必要。
4.如果能与原开发的软体公司签订合理的软体修改或维护合约,这是最佳方案,可以在省钱、省力、省时的情况下,确保软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5.软体的自行修改或维护,通常都是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与能力者,才能正确评估与考量的课题,就一般中小企业而言,初次进行电脑化,实不宜节外生枝。

063.拟定套装软体维护合约的目的为何?

答:

1.通常套装软体之服务,在合约规定的保固期满之后,软体公司即不再提供任何服务,除非使用者同意另外付费。因此,套装软体在保固期之后,如果需要资讯业者再提供服务,如版本更新、电话支援等,则需要另行签订维护合约,以便保障系统之顺利运作。
2.若消费者与软体厂商签订维护合约,除可确保获得优先之服务,并可获得较优惠收费。
3.维护合约一般分为两部份
一为基本项目,含版本更新,电话咨询服务,远端侦查服务。此部份按固定费率收费,每年签约一次。
其次为选用项目,即除了基本项目外,其他之支援服务,含高阶咨询,教育训练,导航服务,程式修改,系统分析,系统安装,现场支援等,依[使用者付费]之原则,可先行签订合约,依一定的计费方式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