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1980年代,台灣企業才開始廣泛地電腦化。當時有個極為流行的觀點:電腦化前要先做管理的「合理化」。我非常反對這個觀點,認為是因果倒置了,因此我出面反駁它。我舉例子說明:買來洗衣機,原先的洗衣板及洗法都要丟掉;若要學會開車,去學就是了,不必要先學會騎摩托車或腳踏車;若以生小孩為目標,那也不一定需要先結婚。後面這例子招來罵聲,說我破壞了社會善良風俗。我談能力問題,別人卻用道德觀來加以反駁。鷄同鴨講?

後來事實證明,電腦化才是管理合理化的最佳手段。

管理是實踐的學問,不能純靠學理的推導做指引,也不可迷信或高估了各種科技的功能。《因果革命》書中指稱「AI有能力,沒智慧」是有相當道理的。

當然,拖拖拉拉地未能及時利用科技,也必然會消弱企業的競爭力,絶不可取!成敗關鍵在觀點的清楚與正確,看清楚了就應立即投入科技的應用!

觀念要清楚是需要下功夫的。Deloitte調查中指出:有高達83%的美國高階經理人完全不瞭解人工智慧是什麼。那麼,台灣的狀況呢?恐也不樂觀吧?

《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在機器學習(ML)技術方面有極佳的說明,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也培養了不少ML相關的人才,這些都非常值得肯定與支持。但以ML來排除其它技術就不對了。因為,把人類已有的智能交由電腦來自動處理的技術,也是AI技術的內容,不是那些「由電腦找出智能」的技術才叫做人工智能技術。

不忍不言,故我才寫這篇文章,希望給台灣企業補足一些AI應用的觀點,以找出更佳的AI應用方案,也希望能協助台灣企業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AI實戰人才。

柳中岡2019.11.3

前往下載區取得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