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伯特先生指出我們的心(mind,也稱為心靈)有三個組成的部分:

  1. 分析式心靈,英文是(Analytical Mind, AM),也是俗稱的「意識」,它像電 腦一樣精確地運作,收集資料、推理,並得到答案。當然,若輸入的資料本身即有錯,AM是無法偵錯的,只能依其邏輯來使用。
  2. 反應式心靈,英文是(Reactive Mind, RM),也是俗稱的「潛意識」,它的運作原理是「刺激—反應」,即完全依據刺激做直截了當的反應,就像手 碰到火時會自動立即閃躲一樣。
  3. 體覺式心靈,英文是(Somatic Mind, SM),這是自動控制我們身體反應的心靈部分,如賀爾蒙及內分泌等腺體流動,以及神經系統,是由SM來自動控制的。我們平時不會去“思考”這個SM的內容。

我們把經歷過的人事物,以複製圖片(facsimile)的方式存在記憶(庫)中,這些圖片被稱為心靈圖片(Mental image picture)。每當我們想起一個人事物時,其實就是在記憶庫中把對應的複製圖片找出來。圖片上保存著當時所有場景的記錄,不僅包括了所有的3D影像與聲音在內,更包含了當時我們的感受與想法在內。使我們感受到痛苦的心靈圖片,被賀伯特先生命名為「印痕(engram)」,它的外圍被一團「無意識」所包圍,故平時我們自己想不起來這些事,即心裡抓不到這些圖片。印痕上帶有因能量留存而形成的質量塊,雖然微小而難為我們所覺察,但用儀器可以偵測出來。賀伯特先生發明的偵測儀器被他命名為E-Meter。

一個人可能有多少印痕呢?成千上萬呀!這麼多印痕上累積的能量,加起來可不得了的多。這些都是一個人的生命能量,而留在AM中的量才是平時我們得以使用來做思考與推理的能量。印痕的集合體,就是反應式心靈了;它也是傳統中我們經常說的「潛意識(sub-consciousness)」。我們稱它為「潛意識」常會讓人覺得它的內容是隱諱的、不可知的,只是偶而會出現或運作一下,如突然產生的(不知來源的)情緒,或是所謂「靈光一閃得來的靈感」,因此就有了要「開發潛意識」等說法,這也似乎在暗示我們潛意識裡的能量很大。

賀伯特先生突破性的研究發現:潛意識是「100%可知的」!它其實就是印痕(engram)的集合體,平均而言它佔據了一個人75%的生命能量。賀伯特先生把潛意識改稱為「反應式心靈」,因為它是100%因刺激而生反應的,此種反應會立即輸入到分析式心靈,強烈影響到個人的情緒與判斷。例如,有「蛇咬」印痕的人看到一根草繩,即可能受到刺激而立即生出恐懼與逃跑的反射式行為。因為他把草繩與蛇二者「等同(identify)」起來了。因此,賀伯特先生指出反應式心靈中印痕的運作公式是「A=A=A=A=A…」。這樣的等同,當然是不夠理性的,會出錯的。而相對的,分析式心靈中的運作則是「區分(differentiate)」了。若這個人的心智狀況不錯,他就能區分清楚草繩就是草繩而不是蛇,而印痕也就不會發作(被刺激)了。

一般人都有許多可能的刺激來源(即印痕),如被責罵時,很容易使印痕發作。這種常見的輸入(刺激),被賀特命名為「按鈕(bottoms)」。例如,「責任」就是個極大的按鈕,往往我們一談到責任的歸屬,就會引發許多人的心神混亂。我們清醒的狀態表現在分析式心靈的思考與推理中,但這只代表著平均 25%生命能量的運用。不論我們如何學習知識,若不能理解來自反應式心靈的按鈕的威力,最終將是「到頭一場空」,難以真正提升心智的能力。進一步看,反應式心靈的內容也是要設法弄清楚的,以清除它對我們心智的負面影響(不會有正面影響的),同時也取回生命的能量,讓分析式心靈的能量增多,一如我們增加電腦的CPU容量一樣!

若再研究深了,就進入到一個人累世的經歷中去了,看看以往做了些什麼事,下過哪些決定而深刻影響到今生的性格?這個由累世到今天的經歷記錄,被賀伯特先生稱為「時間軌跡(Time Track)」,其內容真是萬分驚人呀!絕大多數人的時間軌跡是閉鎖的,因此連上一輩子做過哪些事都會「想不起來」。經過鍛煉回想的能力,是可以把時間軌跡打開的,每個人都做得到,這是「修行的功夫」!

每個人的心靈結構都是一樣的,即上面介紹的AM、RM與SM。SM是自動運作的,故我們只用AM在思考,但隨時受到RM的影響。AM受到RM的影響程度有多重呢?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看他的情緒度而定。一個人的生命能量被分配在AM與RM中。舉例來說:

  1. 一個感覺人生有點無聊的人,情緒度在2.5,他的生命力還有32%可用,稱為「自由生命力」。其餘的68%被卡在反應式心靈中的印痕上了。
  2. 一個敵對的人,TS在2.0,自由生命力只有22%了。
  3. 經常生氣的1.5,自由生命大只剩15%在使用了。他會多聰明?
  4. 悲傷的人是TS在0.5的人,只能用到他生命力的6%了。因此,悲傷的人行動力很低,做不了什麼事了。

再看一下心靈結構圖,如下示,你就知道努力的方向有兩個:

  1. 學知識,可增加我們意義中的運作效能,即做出更好的判斷與決定。同時,它可以增加我們鍵出(key out)的能力。當我們受到環境中的反刺激物時,即按鈕被按到了,原本印痕是要發作了,但充分的知識有時可以讓我們冷靜下來,忍住,即抵擋住印痕的刺激而不發作。這樣抵擋作用就被賀伯特先生稱為鍵出,若抵擋不住,那就是印痕被鍵入(key in)而發作了。
  2. 清印痕,可以取回被卡住的生命能量,增大AM(意識)的可用能量。

傳統知識大都在教我們做鍵出,但不能教我們清印痕。佛學就是這樣的知識,基督教義中也多是這樣的知識。它們都很有“教化”的功能,也能起到相當大的淨化人心、安定人群的作用。可惜的是,它們沒有教我們如何“面對”邪惡,打擊邪惡,更沒有教我們如何清除反應式心靈的方法,直到賀伯特先生的研究出現,才給了我們完整的答案與技術。

進一步瞭解